麦当劳(McDonald's)第一财季六个最大市场的数字系统销售额几乎占总销售额的40%。善用数字技术,使麦当劳相对于快餐业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去年这家连锁店的应用软件在全球下载次数达到1.27亿次。这比优步(Uber)、贝宝(PayPal)或者Amazon Prime Video的下载量还要大,几乎是业内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星巴克(Starbucks)应用软件下载量的四倍。即使是在喜欢快餐的美国,麦当劳去年的下载量也是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的竞争应用的总和。
全球几家最大的消费品公司缓解了人们对全球家庭支出萎缩的担忧,此前它们公布的业绩显示,从汉堡到婴儿食品和卫生纸等一系列产品的价格仍在上涨。尽管一些高管警告称,消费者预算仍面临压力,但大西洋两岸的企业在成功将原材料成本的历史性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后,雀巢(Nestle)、百事(PepsiCo)和金佰利(Kimberly-Clark)等公司都公布了强劲的第一季度销售额。
谷歌(Google)正在努力少花钱、多办事。在大幅削减成本的情况下,谷歌将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尽管YouTube广告业务持续低迷,但得益于核心搜索广告业务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定的韧性,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一财季总体收入略微超出了华尔街的黯淡预期。不过,该公司的总体广告收入同比仍持平。这使得成本成为谷歌可以控制的少数几项财务指标之一。由于资本支出减少,第一财季实现自由现金流172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期。
阿里云4月26日宣布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关于降价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主要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下一代5G技术预计将于2025年左右推出,移动通信公司称之为“高级版5G”或“5.5G”。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升级可能提高网速,这是世界上许多地区都需要的。但专家和业内人士说,对于日常使用者而言,除此之外可能没有很多其他用途。真正的进步是,这项技术将最终帮助促进更多5G最初宣称将实现的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商业应用,如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无人机和自动运营的工厂。
在中国,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时努力减少对地图依赖的动向正在扩大。其原因是,要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不可或缺,但制作和更新地图所花费的成本和精力很大。华为和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等纷纷开发替代技术,并展开激烈竞争。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高精度地图的成本非常高。我们在上海花费1~2年时间采集了数据,但仍不能把上海9000公里的道路全部覆盖。华为计划到2023年底可以在中国45个城市不用高精度地图实现自动驾驶。
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展车总数达到1413台,其中全球首发车93台,概念车64台。与以往不同的是,得益于汽车产业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快速升级,曾经的跟随者中国车企们在电动化时代开启了行业新贵的角色转换。从展馆现场的人流趋势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国品牌已经站在了火爆人气的舞台中央。不仅普通观众涌向新势力,全球车企高管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各大中国品牌展区,认真审视并仔细体验后起之秀们咄咄逼人的产品实力。
由于投资者越来越担心降价会侵蚀利润,特斯拉(Tesla)股价周三继续大幅走低,收盘下跌4.31%,令该公司的市值跌破了5000亿美元大关,至4873亿美元,收于1月2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该股仅在4月就下跌超过25%。特斯拉股价今年表现也颇为动荡。2022年暴跌65%令市值在1月初跌至约3400亿美元之后,该股在之后两个月迅速上涨,市值激增至超过6700亿美元。但这种乐观情绪在4月初降温,因为第一季度的交付数字表明降价对需求的刺激程度不如预期。
本田汽车(Honda Motor)将于2025年在北美推出一款新的中大型电动汽车,这是这家汽车制造商拟在2040年前使其产品系列完全电动化之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还将在2026年前在日本推出三款新的电动车型。本田公司将与台积电合作,以确保汽车芯片的稳定供应。
空客(Airbus)和赛峰集团(Safran)预计,供应链中断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在航空公司迫切需要新飞机之际,这将使欧洲一些最大航空航天公司的产量复杂化。零部件短缺已迫使空客放慢了对现金牛产品A320客机雄心勃勃的增产计划。两家公司的CEO都指出,由于他们的供应商难以招聘到能够帮助提高产量的员工,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将在江苏省苏州市新建生产内窥镜零部件的工厂,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把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服务升级的中国定位为增长市场,通过建厂推动在华业务扩大。奥林巴斯没有透露具体的生产品类和投产时间。从该公司目前的海外生产来看,在德国生产外科用硬性内窥镜,在越南生产内窥镜相关产品等。奥林巴斯将中国定位为重点市场之一。从2021财年的内窥镜等医疗部门的营业收入来看,中国约合1009亿日元,水平接近日本(1108亿日元)。
韩国时装企业大自然控股公司(The nature Holdings)旗下品牌“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Apparel)在中国北京开设第一家实体店。公司在华开设一号店为进军亚洲最大市场铺路,将以此为起点继续扩大全球市场布局。大自然控股公司计划年内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增设门店,并将在香港和台湾增开实体店,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全日空(ANA)将在6月上旬之前把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国际客运航班执飞数量增至每周59个往返,达到4月底的约1.5倍。将增加日本至上海、广州、北京的航线。自5月上旬起,将增加成田机场-上海(浦东)航线、成田-广州航线。此外,成田-大连航线、成田-北京航线等也将增加执飞。6月上旬,关西国际机场-上海航线将恢复每周往返3个航班的执飞。这是全日空约3年来首次执飞关西国际机场至中国的航线。即便增加航班后达到每周59个往返,也仅为2019年同期的约35%。
财报信息
招商银行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营业净收入为人民币906.25亿元,同比减少1.4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388.39亿元,同比增长7.82%。实现净利息收入554.09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52.16亿元,同比下降6.18%。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联电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季度营收为542.1亿元新台币,同比下降14.5%。经营利润为144.8亿元,同比下降35.2%。归母净利润为161.8亿元,同比下降18.3%。来自22/28nm制程的营收占总营收的26%,产能利用率为70%。
存储芯片低迷期拉长致SK海力士(SK Hynix)2023年首季亏损3.4023万亿韩元,创下2012年投入SK集团麾下后的最差业绩,相较去年同期实现营业利润2.8639万亿韩元,由盈转亏。同期销售额为5.0881万亿韩元,同比下滑58.1%,净亏损2.5855万亿韩元,净利润也由正转负。首季仍处于存储芯片下降周期,需求低迷、价格下跌趋势持续,导致销售额环比减少,亏损扩大。
LG显示(LG Display)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15万亿韩元,营业亏损为1.09万亿韩元。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因为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全球电脑和显示器等设备的需求仍然低迷。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下降了31.8%,至4.41万亿韩元。
起亚(KIA)发布业绩报告,初步核实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加78.9%,为2.874万亿韩元,创下单季最高纪录。销售额同比增加29.1%,为23.6907万亿韩元。当期净利润同比骤增105.3%,为2.1198万亿韩元。起亚的全球销量同比增加12%,为76.8251万辆。其中,本土销量同比增加16.5%,为14.174万辆;海外销量同比增加11.1%,为62.6511万辆。
尼得科(Nidec、原日本电产)公布的合并财报显示,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7%,增至2.2428万亿日元,而净利润减少67%,降至450亿日元。
罗氏(Roche)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9%至153.2亿瑞士法郎。其中,制药业务收入116.99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5%,诊断业务收入36.2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1%,新冠检测的需求大幅下降。
葛兰素史克(GSK)公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营收69.5亿英镑,同比下降29%;净利润14.9亿英镑,同比下降18%。
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26.5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25.25亿欧元。季度营业利润1.82亿欧元,上年同期为2.32亿欧元。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9400万欧元,上年同期为1.54亿欧元。
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Kering)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这家旗下拥有古驰(Gucci)和圣罗兰(Saint Laurent)等品牌的集团,在2023年前三个月的营收同比增长1%,至51亿欧元,远远落后于爱马仕(Hermes)的23%和路威酩轩(LVMH)的18%,原因是受其批发部门和北美业务表现的拖累。
德州仪器(TI)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度收入43.79亿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49.05亿美元,同比减少10.72%。净利润17.0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2.01亿美元,同比减少22.40%。
维萨(Visa)公布第二财季业绩。季度营收79.8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1.89亿美元。季度归属于公司净利润42.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6.47亿美元。
波音(Boeing)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至179.21亿美元。净亏损为4.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12.42亿美元大幅收窄。按业务划分,商业飞机业务营收为67.04亿美元,同比增长60%。国防、太空和安全业务营收为6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全球服务业务营收为47.20亿美元,同比增长9%。一季度波音商业飞机交付数量同比增长37%至130架。
脸书母公司meta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营收286.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9.08亿美元,同比增长3%。一季度广告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81.01亿美元,同比增长4.1%。季度净利润57.0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4.65亿美元,同比下降24%。